20120327

鍵盤維修記

故事都要從……它壞掉的時候開始的。
忽然間就動彈不得,怎麼動都沒反應,姑且收起來等維修。
一拖再拖終於找到店敢帶去送修,老闆撬開鍵盤時我只感到深深的羞恥XD
鍵盤上面纏滿我(長髮時期)的頭髮跟喵毛,還有可疑的食物渣渣。
老闆說這樣要用人工仔仔細細清乾淨,一揮手讓我去別的地方打發時間再回來領。
領的時候鍵盤也好好的沒事,但帶回家就出大問題啦。
冷插接,電腦打開直接問你要用哪個磁碟機reboot,重點是鍵盤根本沒反應不鳥你啊,有滑鼠有屁用;熱插接,電腦叫你重開機,然後重複上一步驟。程式指令結束。
重灌完也無計可施之後,今天帶著又去找老闆。
老闆一臉莫名拆了鍵盤,東敲敲西打打終於看到一根喵毛黏在主板上,他一臉得意撢了喵毛,在我面前敲兩遍,又把殼子裝回去--讚!不動了。
這樣反覆兩遍,終於知道是殼子壓在主板的線路上導致訊號出錯,哇哈哈。
老闆拿起工具準備把兩條線路截短,一揮手又叫我出去溜躂。
回來看到鍵盤裝好好,老闆說他把線路都換了下,一段一段裁起來太麻煩了。
當場測試也沒問題,我就帶回來了。

總而言之,戰巡艦回歸哈啊哈啊。

鍵盤資料:機械式鍵盤
型號:德廠捷製CHERRY G80-3000,黑色青軸。
服役:一年有餘。

店家:金鍵盤;鍵盤專賣、維修。
目前攻略最短路線:忠孝新生站一號出口過兆豐右轉,過西雅圖咖啡右轉,遇見第一條巷口左轉再右轉進到一條左手邊賣吃的右手邊有間DVD店的巷子,在右手邊,沒有擺東西出來展示,下午時分有間小吃攤擺在店家騎樓的店家就是了。按估狗到的地址,出去沿八德路乖乖走也走得到,如果想多逛點東西的話。
營業時間:MON-FRI.14-2100;SAT 14-1800;SUN NONE
老闆接受郵寄維修,不過先打去問比較好。
那邊有青茶黑等軸接受現場試敲,沒看到的型號也可以問問看。

據此文證明我是跑去三趟後對CP值滿意跑回來發文的人XD
CHERRY這牌子買起來多貴、青軸鍵盤有多貴大家可以去估狗,手上這把戰巡艦用才一年幸好不用買新的我超爽。順便報個遊記是那邊的路邊攤吃過兩三家有對胃,有兩三家擺了好多機殼展示,差點開口之前對自己說你裝的是獨立顯卡小機殼塞不下才打發念頭。
還有這遊記看起來氣氛如此輕鬆真的是因為戰巡艦重新服役爽翻,而且最近睡太少,講話都帶點迴光返照的輕飄飄感啊哈哈哈。

20120326

Deutschland History Note

FREETALK:
新坑注意。最近生活不知道是閒過頭還怎的毫無動力。所謂出路問題,不管是轉學或研究所都要考試所以完全沒有動力,自從考完大學指考我就再也不想看到簡章報名表准考證考生編號試題紙答案紙2B鉛筆跟榜單了!現在只要看到考試兩字就想吐!離題了,總之終於想到要來整理一下自己所學。以布蘭登堡-普魯士-德國為脈絡的歷史筆記,無斷轉載還拿去交作業報告心得etc.的人一定不可能畢業,另本人也會採取實際行動。坑填滿就轉去網站文庫區。

以下專有名詞沒有中文就以英文為準,德文也會不時出現。
然後餵維基都會有資料吃。
自我流翻譯注意。

120326*追加波蘭走廊

布蘭登堡-普魯士部分

布蘭登堡領地(Brandenburg)
前身是神聖羅馬帝國向東殖民時建立的Nordmark,1157年升級成March of Brandenburg (Mark Brandenburg),統治者階級為Margrave,不過大多是當時皇帝或皇帝親屬統治。1356年因Golden Bull of 1356,統治者成為選帝侯(prince of electors),連帶領地名稱也變為Electorate of Brandenburg (Kurfuerstentun Brandenburg)並沿用至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結束時為止,在1815年改為布蘭登堡省。統治者則在1415年被當時的皇帝指定給霍亨索倫家族(House of  Hohenzollern)的Frederick I並代代繼承,從而建立家族的Brandenburg一系。

普魯士領地=普魯士公國(Prussia=Preussen)
某基督徒波蘭貴族意圖殖民受挫,引入條頓騎士團勢力協助傳教墾荒,條頓騎士團則對教廷要求該地征服後由騎士團統治,在政教同意下此地成為條頓騎士團的領地(Ordensstaat)。後來條頓騎士團(日耳曼民族,天主教)與波蘭(斯拉夫民族,東正教)產生衝突,騎士團因實力衰退而落敗,1466年簽訂第二次托倫條約(Second Peace of Thorn),普魯士分為二地,一半為條頓的普魯士領地,另一半為波蘭的普魯士領地(Royal Prussia)。
條頓騎士團實力持續衰退,終於在1525年,騎士團大公(Grand Master of the Teutonic Knights),Albert Hohenzollern聽從馬丁路德的建議,建立了附屬於波蘭王國之下的普魯士公國(Duchy of  Prussia),此家系日後只剩嫡長女普魯士的安(Anna of Prussia,Ann von Preussen),她嫁給了布蘭登堡的George William Hohenzollern (Georg Whilhelm von Hohenzollern),並在政治安排下,日後布蘭登堡選帝侯代代兼任普魯士公爵,兩地在實際意義上兼併,一般稱為布蘭登堡-普魯士。

※上文各種TIPS
Margrave:西方爵位只有爵士+五等+大公(親王etc.)是近代英國佬的事,在這之前的爵位名稱等級等等等等多到背不完,所以先記得這個是爵位就好,也可以去參考我翻譯過的另一篇文章
Golden Bull of 1356:記得課本叫金璽詔書,劍橋德國編年史倒是對這部分的誤解做出不少解釋,不過我現在也忘了(去死)。
選帝侯:有權被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貴族,有三位教會貴族與四位世俗貴族,後來都是兼任波希米亞國王的奧地利成為皇帝。(*公爵→國王記得是神聖羅馬帝國結束的時候,但是什麼時候變公爵的我、已經、不、記得、惹,兼任波希米亞國王也只記得大概在14.15世紀的時候。)
Hohenzollern:原是南德家族,後來因為各種原因開枝散葉在歐洲各地,但到了近代各系漸漸絕嗣,親屬也漸漸併入布蘭登堡-普魯士家系,方成為今日熟知的霍亨索倫家族。
Teutonic Knights:條頓騎士團,十字軍東征時建立的日耳曼民族騎士團,勢力較小,卻存在較久。在十字軍東征熱潮漸退時,想轉移到匈牙利被打壓,後來受邀在普魯士落根。
Ann von Preussen,父親Albert Fridrich精神錯亂,又只有她一個女兒,布蘭登堡選帝侯John Sigismund則藉機說服波蘭國王讓他代理統治,還有把安嫁給他兒子以後,丈夫享有統治權,後來,就在這位選帝侯死後,兒子George William同時統治布蘭登堡與普魯士。

---

日耳曼與德意志


這個真的很麻煩。
日耳曼(Germanic Peoples)指的是早期居住在歐洲,後來滲入羅馬帝國的民族,在匈奴入侵歐洲時滅了羅馬開始四處建國,是現今歐州部分居民的先祖。所以嚴格來說,日耳曼民族沒有什麼固定的疆域。
德意志(Deutschland, Deutsche)指的是「大約是」現在德國一地的區域人民,語言上泛指說德語的人。
不過在英文中,德國的英文就是Germany。
剩下請大家慢慢體會。我真的不知道要怎麼解釋我每次讀到「日耳曼」或「德意志」時,心中湧起的困惑感,「這邊的原文到底是"Deutschland"或"German"?」。或許在想上面寫Germanic Peoples了怎麼我還在用German,因為最早就是從German開始讓我困惑到現在的。不要覺得既然維基這樣用那書本就會沿用,真的。
老實說我真的不太會解釋這部分,可以的話請多參考各方資料。

德意志
同樣解釋起來很複雜。
地理上,最早是指萊茵河以東的歐陸,再然後波蘭出現時,便界定大約在但澤以西、萊茵河以東的區域,北自然是到北海,南到……與義大利混雜,這部分跟神聖羅馬帝國有關。(抹臉)語言上隸屬印歐語系。政治上,嗯……繼續神複雜,統治這個區域的政體名義上有,東法蘭克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帝國廢止後各小國林立,直到1871年德意志帝國建立,1918年建立威瑪共和國,1933年納粹黨建立大德意志帝國,1945盟軍分治,1949年各自建立東西德,1990年兩德統一。

法蘭克王國
日耳曼人滅惹西羅馬帝國後紛紛擾擾,直到查理曼國王一口氣貓了周邊民族,幫教皇討公道,擺平其他諸侯後才比較平定下來,同時統一了西歐到中歐一帶的歐陸。結果教皇死不安好心眼,在西元800年的耶誕節把他加冕為查理曼大王(Karl der Grosse),從此沒個安穩日子(好吧,本來就沒怎麼安穩)。查理曼死後遺產繼承擺不平,最後分割為東中西三個王國,也有人說(我知道高中課本有寫)這三個王國分別是近代德義法三國的先祖。

神聖羅馬帝國(Holy Roman Empire)
雖說是法蘭克王國但名義上有羅馬帝國的稱呼,不過這頭銜的相應權力、嗯,頭銜也沒有固定落在哪一個法蘭克王國頭上。到了十世紀左右,東法蘭克王國國王應教皇請求擺平了義大利貴族,教皇便一直將羅馬帝國皇帝的頭銜安在了東法蘭克王國國王身上,「神聖」是日後加的,更後面一點,正式全名變成「德意志王朝神聖羅馬帝國」(Holy Roman Empire of the German Nation, Heiliges Roe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今日慣用都是簡稱。
皇位基本上是是繼承制,結果皇帝家族絕嗣,於是又重新指定另一個家族成為皇室,後來只要皇室絕嗣就會用指定、選舉、挑選的方式重新選擇皇家,神聖羅馬帝國便從一個帝國默默變成政治集合體。在金璽詔書頒布後,才正式確定了皇位繼承方式,並如前所述,從某個階段起,便一直由兼任波希米亞國王的奧地利……公爵,哈布斯堡家族族長出任。
中間好像有一段不是哈布斯堡出任,請放心,那是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的問題wwwww
三十年戰爭前的帝國作為我不清楚,不過三十年戰爭打完,帝國名存實亡,就這樣一路拖到拿破崙統一歐洲後強迫奧地利公爵放棄頭銜,完全廢止為止。

TIPS
波蘭走廊(Polish Corridor)。蠻近代的名詞,指的是普魯士到德國中間的一塊狹長、緊鄰北海的領土,其中但澤(Danzig)已經是德、波之間的老問題了。
大王與大帝,原文為der Grosse與the Great,當年(?)統一翻為大帝,不過就帝國與王國的定義而言,查理曼當年被加冕為自家王國與義大利國王(?),所以大帝OK,弗里德里希二世則一直統治普魯士所以不行。另外在中文維基又說,他的英、法名字Charliemagne,後綴詞magne本身就含有大帝的意思。所以自己見解是統一稱作「偉大的」不就好了?反正中國貴族有諡號歐陸貴族有綽號,the Great就是這種綽號,既然其他綽號(胖子、笨蛋、美髮、紅鬍子etc)都沒有用特別譯法的話,把the Great的譯法跟它們排在一起比較妥當吧?反正中國和歐陸的稱號系統本來就不一樣,何苦這樣混淆?
奧地利,特別拉出來說是因為,奧地利跟德意志一地類似,從墾荒地變成領地,易主不少家族後成為哈布斯堡家族族產,不過遺產分割擺不平,所以中間切切割割分分合合,家族分枝相當混亂好陣子之後才只剩枝葉茂密的統治奧地利帝國的哈布斯堡一家。

---

波蘭走廊(Polish Corridor)
目前先照印象說,詳細的考證,呃、嗯,對不起(土下座)
條頓騎士團應波蘭貴族之邀前往殖民時,是在靠近今波羅的海三小國一帶的波蘭土地拓墾,後來踏穩腳步後,起了心思,開始往回,也就是往西邊德意志的土地拓墾。在這最後一波拓墾時,就有攻克但澤了,但正因如此,條頓騎士團與波立起衝突,在前面的戰爭中,戰敗後簽訂的條約,便是將這波墾殖的土地陸陸續續還給波蘭。
後來這塊土地一直以Royal Prussia的名義由波蘭王國統治著,直到18世紀末,俄普奧瓜分波蘭,普魯士拿的土地不算很多,卻硬是把這塊土地連著幾塊北波蘭的土地拿了過來,重新命名為西普魯士(West Prussia),將原普魯士領土更名為東普魯士(East Prussia),自此,普魯士王國北部的領土就幾乎連在一塊了。
拿破崙戰爭時,這塊土地一度被拿破崙割去作為新國家波蘭的領土,在戰後又重新奪回。直到一戰結束,凡爾賽條約簽訂,這塊土地被判決還給波蘭。後來希特勒便是因土地割讓及其他問題,鼓動德民的情緒,1939年進攻波蘭,再度將此地搶來。
二戰後,宣布普魯士不得存在,此地連東普魯士大部分領地重新被劃給波蘭,東普魯士僅餘一小塊、則是給了蘇聯;約莫在東西德合併前後,德國政府宣布此後德領僅到易北河以西,同意兩塊普魯士領地永不再屬德國所有。
我只敢說到這麼多,其他問題有點兒敏感,就不再多說了。至於此地如此敏感,最根本原因也是民族混居的關係,例如德法交界的阿爾薩斯和洛林也是。



參考書目
※我看過不只這些的資料,不過一時只記得這幾本
普魯士的興起,瑪格麗特‧謝南,台北:麥田出版,1999年
德意志帝國,陳振昌,台北?:慧明文化,2002年
德意志帝國史話(修訂二版),郭恆鈺,台北:三民書局,2011年
劍橋德國編年史,馬丁‧基欽,中國: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年

使用資源
維基百科:中文,英文,德文